影像学服务平台
蓝岛生物利用现有的影像设备和广泛外部合作资源,可以提供MRI、CT、PET-CT以及骨密度扫描与数据分析服务,为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疾模型以及临床药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影像手段。
新型探针:利用放射化学标记技术,为PET提供更多样、丰富的新型探针。
技术指导:提供专门的技术指导,方便迅速开展临床工作。
影像学数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指导,实现科研团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精确诊断。
行为分析服务平台
蓝岛生物已建立专用的动物行为检测平台和实验室,并开发出多种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定量化检测方法与技术。可以开展非人灵长类动物自发活动、睡眠、认知、学习记忆及情绪(抑郁和焦虑)等行为学检测分析。
主要利用WGTA、MonkeyCantab(猴认知测试系统)等设备,采用以下行为学范式评估认知水平:
延时应答 (Delayed-response) 空间和颜色延时取物 (Delayed Recognition Span Task, DRST)
学习逆转 (Delayed Non-match to Sample Task,DNMS) 同时辨别 (Concurrent Discrimination,CD)
嗅觉功能测试(Olfactory function test)
疾病模型服务平台
非人灵长类动物具有许多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在研究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恒河猴和食蟹猴。由于进化上的相近,恒河猴基因序列约有95%与人类相同,利用其创建的人类疾病模型,比其他模型动物能更好地复制人类疾病,特别是神经性疾病的特征,同时也能更好地模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进程。
因此,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建立疾病模型,将能极大地降低新药研发失败风险,是跨越基础和临床研究之间必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桥梁。
| 疾病模型服务流程
科研服务